![被犧牲的「局部」:淮北社會生態變遷研究(1680-1949) 被犧牲的「局部」:淮北社會生態變遷研究(1680-1949)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im1.book.com.tw/image/getImage?i=http://www.books.com.tw/img/001/047/28/0010472864.jpg&w=348&h=348)
被犧牲的「局部」:淮北社會生態變遷研究(1680-1949)特惠價
真的很實用 一定要讓你知道
博客來社會科學-社會議題分類好書推薦
![被犧牲的「局部」:淮北社會生態變遷研究(1680-1949) 被犧牲的「局部」:淮北社會生態變遷研究(1680-1949)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xn--jzuv5ptqwbje.tw/yahoo/%E5%89%8D%E5%BE%80%E8%B3%BC%E8%B2%B7.gif)
想看更多[被犧牲的「局部」:淮北社會生態變遷研究(1680-1949)]的詳細說明嗎
點圖即可看詳細介紹
內容簡介
明代中後期,中央政府為了維持漕運這一「大局」,把黃河之水全部逼入淮河河道,並在極不適宜修築水庫的平原地區建立了洪澤湖,以沖刷黃河泥沙。在此後的近300年?,洪澤湖的面積不斷地被人為地擴大。整個淮北被視為「局部利益」被有意地犧牲掉。使得淮北從唐代以前生態良好的魚米之鄉,演變成明、清至民國時期的窮山惡水之地;從發達的手織業中心退化?紡織絕跡的經濟邊緣地帶;從「家詩書、戶禮樂」的文化沃土,變成了殺人越貨的寇盜樂園;從精英倍出的人文薈萃之地,淪為苦力的來源地。本書通過分析這一演變過程,用以探索淮北社會生態衰落的根本原因。
作者簡介
馬俊亞
1966年3月生,1996年獲得蘇州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,現為南京大學教授、博士生導師。曾在美國伊里諾斯州立大學(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)、澳大利亞拉籌伯(La Trobe)大學和臺灣大學作訪問研究。撰有《規模經濟與區域發展:近代江南地區企業經營現代化研究》(南京:南京大學出版社,2000年)、《混合與發展——江南地區傳統社會經濟的現代演變》(北京: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,2003年)等書。譯著主要有《史學家:歷史神話的終結者》(上海:上海人民出版社,2002年)、《走向「最後關頭」:中國民族國家構建中的日本因素》(北京: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,2004年)、《腹地的構建:華北內地的國家、經濟和社會》(北京: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,2005年)等。曾在Modern China、Modern Asian Studies、《近□□在□□》、《歷史研究》、《近代史研究》、《中國經濟史研究》、《社會學研究》、《抗日戰爭研究》、《史學月刊》、《馬克思主義與現實》、《江海學刊》、《南京大學學報》等刊物發表研究論文60餘篇。
...繼續閱讀